水煎饺制作
面水比例
淀粉:面:油:水=1:1:2:20
(用电饼铛,20 个饺子,约 150ml 水)
步骤
锅里放油
小火煎饺子到微黄:90 秒
加面水盖盖,焖 3-5 分钟
开盖转中火,收干水
注意
用电饼铛几乎不会失手
|400
参考
视频:https://haokan.baidu.com/v?pd=wisenatural&vid=6790299808732167073
玉米面发糕
1 实验一
1.1 用料
玉米面 250g
白面 250g
开水 250ml
牛奶 100ml
鸡蛋两个
干酵母 5g
枣:适量
1.2 做法
把 250 开水倒入 250 克玉米面,烫面,然后晾凉
再加入白面、干酵母、鸡蛋、牛奶,和成面团,
放入模具,加枣
放 30-40 度发面 1 小时
凉水上锅,大火,水开后蒸 25-30 分钟
关火后闷 2-3 分钟
1.3 效果
中间有点粘
可能原因:
放了鸡蛋
中间火开小了
太厚
用蛋糕模具不透气
1.4 参考
https://haokan.baidu.com/v?pd=wisenatural&vid=11253467882059041522
2 实验二
2.1 用料
玉米面 100g
白面 100g
牛奶 150ml
干酵母 3g
泡打粉 3g
细砂糖 15g
枣:适量
2.2 做法
面粉、玉米面、泡打粉、糖,酵母混合均匀
将牛奶倒入面粉中,揉成面团
放入模具,30-40 发酵 1 小时,加枣
凉水上锅,大火,水开后蒸 25-30 分钟
关火后闷 2-3 分钟
2.3 效果
相比之前的,中间不粘,原因 ...
自制小青柠汁三种方法
山姆小青柠汁
将 100 克小青柠、80 克糖和 1L 水(700ml 水搅打,300ml
加冰)。去核后,用破壁机果汁模式搅打 5
秒(若无破壁机,打碎后需过滤)。
简易小青柠汁
切成两半,用果汁棒捶打:10 个小青柠加 600ml 水。
小青柠红茶
手打小青柠(或香水柠檬)搭配红茶、冰糖和冰块,即成柠檬茶。
说明
饮用时可选择代糖,无热量负担。
参考
感觉山姆再也赚不到我的钱!自制小青柠汁(7分糖版)
ExmemoTools插件:结合Obsidian与大语言模型的新体验
1 引入
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我自己制作的小工具,其中包含我认为非常实用、但在现有工具中找不到的功能。它的核心理念是更好地将自然语言大模型与
Obsidian 结合,同时还能相对节省调用成本。
在 Obsidan
中写文章常常会让大模型帮助修改文字,比如:润色、翻译、改错。
起初,我将需要处理的文本复制粘贴到大模型的聊天界面中,再加上提示词,得到模型的回应后,再将内容粘回到
Obsidian。
大约一年前,我开始使用 Obsidian 的 Text Generator
插件,把常用的提示词写入模板中,在需要的时候选择模板。不过也遇到了一些问题:有些模板需要经常调整,而有些操作并不在现有模板中,也不属于常见问题。每次修改模板非常麻烦,而且模板数量众多,每次定位模板也很容易打断思路。
于是,就想能不能直接输入提示词,并记忆使用过的提示词,并将高频使用和最近使用的提示词排列在最前面。这样一来,无需鼠标操作,只需在键盘上敲击两三个按键,就可以调用大模型了。
进而,想到利用大模型来生成文章的标签和摘要,将文章移动到合适的目录,让大模型帮我们做些事务性工作,也能很好的提升效率,于是把它们整合成一个工 ...
对谈_250326_强迫症和不甘心
1 总结
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受控的行为,即使发生了也打断不了内部的重复动作。也许这些只是小事,把小事看得太严重,是否也是一个问题?
与 4o
讨论到习惯、掌控感、不甘心和一些应对方法,最后聊到如何构建自我,犯错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。
2 精华
控制感错觉:通过“做点什么”,即使是无效的,也能
假装自己掌控了局面。因为比起什么都不做,这至少是个行动。
本质上成瘾不仅仅是“喜欢某件事”,而是
大脑依赖某种方式来缓解焦虑,重建掌控感。
“焦虑”背后一方面是不确定,也可能是这个问题实际上我无法解决,而又面对不了这样的自己?接受不了现实中的自己?
真正的掌控不是“必须解决它”,而是“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”。
高效的人调整方向,低效的人撞南墙。
每一次“失败”其实都是一次数据更新,帮助你不断调整参数,让自己变得更强。真正的失败是“停止学习”,而不是“做错了什么”。
3 对谈
3.1 强迫症
我:发信息没收到回复,就不停刷新;不停打开股票账户看……有点强迫症的感觉。如果没得到答案,或者没得到想要的答案,就停不下来,这是什么问题?好像这种无法控制和成瘾有点像。
4o:这种行为确实和“强迫性重复”或 ...
对谈_250401_高敏感是武器
总结
与其说高敏感是一种人格特征,不如说是上天赋予你的一种特殊武器,而你可以选择在何时使用它。性格和思维方式可能无法控制,但如果可以分解为注意力和能量,也许就可控。
精华
有时候敏锐,有时候不想理会。
我的感知系统今天开到多少档?
你是想当个随时满载的“超感知接收站”,还是一个“懂得蓄力的战士”?
对谈
我:今天想聊高敏感,让我们打开一点思路。
看过一些“高敏感是天赋”这种说法。
大家常常设定所在群体的中值是正常,偏离远的就是异常。如果不对自己也不对别人造成不好的影响,所谓的“异常”也没问题。
可我觉得还是有影响,尤其是对自己。我相对来说是比较敏感,情绪比较强烈的人。也带来一些问题:比如内耗,反应过度……
可能会把一些小事放大,再加上内归因,会常常调整自己。就好像用小数据量大学习率调模型,很容易调偏了。
4o:你这个类比很精准——高敏感就像是一个学习率过大的模型,对环境反馈特别迅速,但也容易因噪声调整过度,甚至失去稳定性。
从“高敏感是天赋”的角度来看,它确实能让人更细腻地捕捉信息,理解复杂情绪,甚至在创意或决策中看到别人忽略的角度。但问题在于,这种高敏感如果没有良好的“正则化”( ...
对谈_250411_生之坐标系
总结
还有比”众叛亲离&自暴自弃“更差的处境?
对谈
…… 接上文
我:忽然想:之前以为的一些主动自由,那些真是我想要做的吗?或者只是换个角度证明自己。
4o:这句话,一下子把很多我们所谓的“选择”打回了原形。我们努力展示自己、突破限制、做出选择,看起来像主动,其实不过是在别人设计好的规则里争取一个更好看的姿态。
比如你说的,换个角度证明自己——看似脱离外部评价,其实只是换了个评审标准,还没跳出“被看见”和“被认可”的那张网。
我:还有是有点不太想面对这个,要不咱今天先到这儿吧
……
我:我又想了想,觉得好像前面的某个分叉口走偏了。
我举个例子,比如我现在在做一套个人信息管理工具,我觉得很实用,是我自己喜欢的,也会是对别人有用的。而我们大部分的工作都是给他人做的,通过交换实现价值。钱的价值,被认可的价值,这些价值都与关系相关。你说如果不考虑到别人的看法,不考虑到别人,我还会不会做,可能不会,因为有的工作脱离了受众就没有价值了。如果完全不考虑别人的看法,不考虑关系,那不就只剩下吃喝玩乐了?
4o:我们不是要一脚踢翻所有“关系”或者“他人的目光”,而是试着看清楚:什么时候是在“为了 ...
对谈_250418_主角感与NPC
总结
有时候会觉得,自己是被“自己的理想和别人的期待”卷死的。
问题的核心可能还是在于你所使用的叙事逻辑,是别人的叙事?还是主流的叙事?你有自己的叙事吗?什么是重要的,最基础的,不可动摇的?你真正想要的状态是什么?除了让别人觉得你好,还有别的么?关系不是全部。
具体内容可以参考对谈的总结部分(内容较长,建议直接跳到最后阅读总结部分)。
精华
所以主角感从何而来?往往不是“被安排”的岗位给的,而是你赋予自己的“任务线”。
但你接的不是事,是一整套期待,甚至是对“理想员工”的投射。
这其实是从“以奋斗定义自己”到“以资源管理定义自己”的一次质变。
别人的叙事当成了自己的叙事,这样就很容易沦为工具人。
就像投资一样,要配置多元角色,不押宝在唯一舞台上。哪怕工作失意了,还有自我学习、创作、亲密关系、探索世界这些副本可以切换;哪怕人际关系失败了,还有思维表达、创造、内在成长这些模块在发光。
主角感其实不是说你有没有掌控整个剧情,而是你在关系中的能动性和存在感是不是足够,至少不是透明人、不是被动牺牲的那一块背景布。
当 NPC
对个人来说不是好的选择,除非完全没有选择;反之,条件反射似地竞争主角 ...
对谈_250414_构建自我叙事
总结
用维护 github 项目的逻辑去经营自己的叙事。
精华
你说的“不愿让人失望”就像是自动 merge 每一个
PR,哪怕它不符合你的核心设计思路。久而久之,项目一团糟,你甚至不认识这个
repo 了,最后只好:archive + README: This project is no longer
maintained.
别人可以有他的逻辑,但你不能摘掉自己的镜片只带他的去看。从“我能理解他”到“但我不一定接受”——这一步,是从共情到界限的分水岭。
## 对谈
我:今天想聊缺失界限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,我先说我的想法哈。
在我们这种“集体文化”的背景之下,很多时候思考的主体不只是我,还有我们,有时候“我们”会延伸到:孩子、家人、同事……
这里的我们有共情也有共担责任,一起承担后果,于是为了让自己不承担可能的后果,不仅想控制我,也想控制我们。尤其当没有安全感的时候,觉得承担不起后果的时候,往往就表现为对“我们”之中他人的操控。
先说责任:退回来想,Time is
changing(不是非要加个英文,这和“时代不同了”不是一个意思)。现在承担的基本都是有限责任,可能多少被牵连,但是 ...
对谈_250226_困扰我的小事
总结:其实这些小事并不能把我怎么样,但不知道它背后的原因,让我很没安全感,好像任何一个不顺利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我。都没意识到,我的敏感有很大部分来自更底层的焦虑。
我:有某件事没有解决,可能它是特别小的一件事,在等待中就会耿耿于怀。可能很影响情绪,我又不能做什么。有时候我觉得可能不是这件事的问题,可能是当前体内的化学物质引起的。只是我把隐隐的不舒服归因于这件事,没有这件事,也会归因为其它事,继续纠结。
G:也许真正让你不舒服的,并不是这件事本身,而是你的大脑在试图为那种不安找到一个“合理”的解释。当我们无法直接处理情绪时,大脑会去找一个外部目标,把那种隐隐的不适投射到某个具体的事情上,于是它看起来变成了“问题”。但如果没有这个事,你可能会换一个别的目标,继续纠结。这可能跟生理状态、疲劳、压力有关,也可能只是因为大脑在“待机”时容易过度分析。你有没有注意到,当你忙起来,或者沉浸在一件感兴趣的事情中,这种耿耿于怀的感觉就会淡一点?如果是这样,可能就只是大脑在“闲暇时制造麻烦”。
我:是的是的,于是很多时候就会寻找那些沉浸最好是心流的状态,但这是不是一种逃避,是不是应该套索更深层次的究竟,比 ...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