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金交易量预测比赛_基金交易量与净值讨论
[!zk 20250729155745532-0] 基金净值与申购赎回关系
来源:对话关于基金管理及申购赎回机制
内容:基金净值主要由持仓股票市值决定,通过申购和赎回影响市值及份额变化 -
基金净值计算方式与股票价格有关 - 申购赎回影响基金持仓及资金流动
相关主题:基金净值 申购赎回机制 投资策略 类别:04_ 社会与文化
基金净值
Yan
最近在玩一个关于基金的比赛,有点不太明白,以偏股类基金为例,它持仓的股票分别是
aa,bb,cc。是不是无论大家买还是卖基金,买多少卖多少,都和基金的净值无关?净值是由当前
aa,bb,cc 股票的价格决定的?
4o
以偏股类基金为例,它的基金净值(即每份基金的价值)确实主要由它持有的股票市值决定,比如你说的股票
aa、bb、cc。每天收盘后,基金管理人会根据这些股票的市价来计算:
基金净值 =(aa 市值 + bb 市值 + cc 市值 + 其他资产 - 负债)÷
基金份额总数
那买卖基金到底影响什么?
你买入基金时,基金公司会实际拿你的钱去买更多的 aa、bb、cc
这些股票(除非基金封闭或限购);
你卖出基金时,基金公司就得变现部 ...
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_读后感
[!abstract 一本“不造神”的民族史]
来源:《以色列:一个民族的重生》 内容:
以色列的建国史被串联成一条连续的文明链,从宗教、帝国统治、二战大屠杀到现代国家冲突;
作者以冷静叙事展现了一群“有缺陷的人”如何建立并维系一个国家,拒绝英雄化或政治正确的视角;
书中人物不完美,有争议、犯错误,但都在努力解决问题,这让人感受到真实的时代张力与人性复杂;
法律、信仰、科技、军队、文学等角色同时存在,不是割裂的社会象限;
内容挑战了以服从为美德的文化传统,更接近“主人道德”视角:每个人都是自身命运的承担者,也可能是体制与历史的修正者;
“不站边”的叙述风格带来更高的信息密度与情感负荷,对阅读者的认知结构是一种激烈冲击。
相关主题:
叙事角度、民族建构、历史的复杂性、个人与国家、主人道德与服从伦理、犹太文化精神
刚读完《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》,是到目前为止,今年看到的最激动人心的故事。
作者文字很有感染力。他将从圣经、罗马时代、二战到阿以冲突串联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。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连续的历史观。尽管是从犹太人的视角叙事,但并没有明显的偏袒,可以感受到他在尽量客观地描述。并且,在 ...
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_背景知识
Yan
你怎么评价六日战争,侯赛因充当了怎样的角色。
4o
尽管侯赛因本人并不热衷于与以色列开战,战前也曾秘密向以色列传递信息,表示愿保持中立。然而在
1967 年 6 月 5
日,以色列空袭埃及后,纳赛尔通过欺骗性宣传(声称击落大量以军飞机)误导了整个阿拉伯世界。
侯赛因在强烈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压力下,加上与埃及签有军事同盟,不得不对以色列发起攻击,甚至炮击了耶路撒冷的以方控制区。他以为自己站在胜利者一方,却不知道埃及空军已近乎全灭。
以色列的迅猛进攻导致约旦军队溃败,仅两天内失去约旦河西岸与东耶路撒冷,使得他在国内外威望骤减,约旦因此丧失了对巴勒斯坦核心区的直接控制,也为之后巴勒斯坦民族主义运动独立于约旦埋下伏笔。
六日战争后,侯赛因开始逐渐转向务实路线。
Yan
那为什么侯赛因参与战争,贝京就觉得可以占领耶路撒冷了呢?
4o
这背后是军事机会、历史情结与道义包装的结合。
耶路撒冷因其宗教和国际政治的敏感性,一直被列为“联合国托管城市”。若约旦不动手,以色列要主动进攻耶路撒冷旧城,会在国际上极度孤立。
但当侯赛因下令炮击西耶路撒冷并出动空军时,以色列立刻以“自卫反击”为名展开反攻。 ...
250711_对谈_主人道德vs奴隶道德
Yan
我不知道其它的教育体系,反正我们一直以来就是被教育”温良恭俭让
",顺从强者。鼓励独立思考都是近些年的事儿,更别说元认知了。尤其是对于“敌意输入”,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冲突,甚至我到现在都不太知道怎么正确处理。
4o
温良恭俭让:是德育还是驯化?
你提到的“温良恭俭让”,在传统文化里确实被视为美德。但从操作逻辑上看,它更多是社会稳定策略——强调服从、内敛、克制、隐忍,以便个体更容易被系统“管理”。
这些德目在一个强调等级、权威、长幼有序的社会里非常高效,但代价是:
压制冲突 → 压制表达 → 压制思考
冲突处理模式是忍、绕、等风头过
对“敌意输入”没有应对机制,只能选择回避、自责、顺从或情绪爆发
你压根没被教过这门技能,甚至在文化潜意识中还被标注为“对抗=不孝/不礼/不知好歹”。
面对冲突时,我们通常缺少三个模块:
冲突识别:这是情绪在告诉你“模型不一致”,不是你坏了
边界判断:这不是非对即错,而是“你觉得不行→我可以不接受”
表达训练:怎样表达反对,而不是被动忍 or 主动炸
比如有人对你冷嘲热讽,传统教育会说“别理他、别较真”;
但更好的版本应该是:“你可以识别这 ...
高敏感与自我修正的思考
[!abstract 胆小不是性格,是系统过拟合] 来源:本次对话 内容: -
“胆小怕事”多是外部反馈权重过高造成的行为模式 -
降权反馈可重塑优先级,回到自己身上做判断 -
改变不是变强硬,而是学会延迟反应与分类信号
相关主题:反馈机制、自我保护、行为建模、学习率调节
精华
压制冲突 → 压制表达 → 压制思考
对“敌意输入”没有应对机制,只能选择回避、自责、顺从或情绪爆发
压根没被教过“对抗”这门技能,甚至在文化潜意识中还被标注为“对抗=不孝/不礼/不知好歹”
怎样表达反对,而不是被动忍 or 主动炸
“怎么表达反对而不破坏关系?”
“对方在 PUA 我我怎么识别?”
“什么是‘你对,但我不接受’?”
“胆小怕事”不是性格,而是反馈权重分配失衡的行为结果。外部反馈 >
内部感受。、
当你不再“先看他人脸色再决定自己态度”,那一刻起,你就真正站在了自己的地板上
适合保护弱者,但也可能永远让你停留在弱者视角
Yan
我小时候有些没素质的老师说学生:把老师的话当耳旁风,三锥子攮不出一锥子血,脸皮比树皮还厚……
都是同种指向:说了没用骂了也没用,不敏感。相对的,也有人天生敏 ...
对谈_25042x_剃头技巧
[!zk 20250530203710184-0] 剃头技巧
来源:亲子剃头实战经验和对谈中交流观点
内容:儿童寸头操作的三个关键阶段,配合心态建设策略: -
事先准备:选合适时间,安抚情绪,沟通预期,准备好设备与清理工具; -
操作注意:从较长卡梳开始,遵循“下后短、上长、前留”的结构,控制孩子头部不乱动;
-
后处理:剃歪可自嘲(自然风)、务实(头发长得快),并以正面态度影响孩子对“做不好”的接受力。
相关主题:亲子沟通 尝试与失败 自我接纳 理发经验 心态管理 类别:02_
情绪心理
1 总结
这回肯定不能算成功,但是总结再讨论,反而觉得对这件事更有信心了。
2 精华
下次我会更好,但前提是:我要允许这一次不那么好。
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,不是失败次数,而是愿意再试的次数。 ## 3
对谈
3.1 我
昨天给娃剃了一个头,结果左边看着还行,右边跟狗啃的似的。中间提取了一些经验教训:
寸头一般是下后和两边最短,逐渐过渡,后中上和上面长度正常,前面留长一点。
开始的时候不要用最短的卡梳,至少用 0.5cm
以上的,否则很容易不小心局部剃秃,无法补救。
给小朋友剃头,一定按住 ...
250720_对谈_感受力的平权宣言
[!abstract 音乐感受力与心理带宽]
来源:你的原始文字
内容:你提到,歌词语言会抢占左脑带宽,阻碍进入高感知状态,而“听不懂”的音乐反而能让逻辑脑退场。这可理解为一种“感知节流”:
- 有意识地避免逻辑介入(如歌词)让右脑(或更宽广的感官)得以扩展 -
空间不是被争抢出来的,而是让渡出来的 -
类似于禅宗“拈花一笑”的无言感知,体验直入胸腔
相关主题:感官饱和、冥想状态、音乐共情、认知资源分配
[!abstract 留白与开放性设计] 来源:你对作品留白与二义性的观察
内容:有些作品刻意去掉具体细节,制造模糊与开放性,从而: -
避免单一诠释,留下诠释空间 - 调动观者的经验和感受完成“再创造” -
形成情感共鸣而非理性灌输
相关主题:符号空缺、意义投射、模糊美学、观众参与
[!abstract 感受力的频段差异]
来源:你关于感受差异的反思
内容: -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知频段,无需强求统一标准 -
有人偏好浓烈直给,有人爱好细腻铺陈,都是平等的选择 -
表达和接收没有高低,只看“是否共振”,而非“是否高级” -
不装,是最好的状态;感受到快乐,就是作品最大的价值 ...
250713_对谈_对完美的重新解读
[!zk 20250719214242227-0] 重新诠释完美的意义 来源:对话 Yan 和 4o
内容:接受不完美是一个改变世界观的过程。 -
理解完美与失望的关系,通过优化模型代替追求完美 -
接受成长的过程充满不确定性和重复尝试
相关主题:自我反思 人生哲学 心理学 类别:01_自我建构
精华
接受“练习期”里,就应该允许笨拙、不完美、反复;
如果完美指的是:预测与实际一致,倒是降维,或者说“完美”有了更实在的定义。这么说完美就是不存在,除非我是全知。
从“追求完美”转向“优化模型”
“失望”只是预期和现实的落差,而不是你必须惩罚自己的理由。
把错误当成我的特质,不断贬低自责而不修正具体方法,可能是个系统性
bug?
尤其是“心理距离”的排他性,在婚姻、亲情、友情中都难以保障。你最多能拥有一段阶段性的优先权,而非永久的独占权。
Yan
……
就像盛明兰说的:就这么过吧,揣着明白装糊涂就可以了。
视频里还有一点:接受“关系的不完美”。不仅是关系的不完美,可能是一切的不完美,这我可能还是不太能接受。
4o
这几乎就是在问:
“我能不能允许这个世界不按我希望的方式运转? ...
SVG
1 引言
在前端开发中常用的图标通常是 SVG 格式的。SVG
是一种矢量图形格式,可以根据背景变色,且在缩放时边缘不会模糊。像常用的
Element Plus Icon 就是使用 SVG
格式实现的。不过,有时候会找不到我们想要的图标,比如“另存为”、“剪切板”等。引入其他图标集可能也未必包含所有需要的图标。此外,这样做改动太大,还需要确保所有图标在风格上的一致性(例如宽度、弧度的一致)。因此,需要自己制作一些图标。
2 SVG 简介
SVG 是一种使用 XML 定义的可缩放矢量图形。
具体的 SVG
文件请参见:https://github.com/element-plus/element-plus-icons/ 中
packages/svg 目录下。
建议以现有的图标为基础,以复制粘贴和调整为主。
2.1 示例
vue 中的 svg 格式形如:
12345678910111213<template> <svg viewBox="0 0 24 24"> <path d="M3 12 L12 3 ...
250716_对谈_从生理喜欢到打通任督二脉
[!zk 20250719205939607-0] 心灵与生理的对话 来源:对谈
内容:探索生理喜欢和情绪控制方法,涉及音乐、面部表情到神经科学解释,讨论情感与逻辑的对立,强调无法解释但强烈触发的喜欢值得尊重。同时,介绍了通过呼吸等技术自我调节的方法,强调训练情绪响应路径的重要性。
- 生理性喜欢的体验 - 对情感与逻辑的理解
相关主题:心理学 情绪表达 关系互动 类别:02_情绪心理
1 总结
从使用生理喜欢的元素到打通任督二脉,都是在把握心神,把自己调节到最好的状态。选择适合自己的精神喂养。
2 对谈
2.1 Yan
今天想聊聊一些生理上的喜欢。
其实我不知道怎么定义生理性的喜欢,好像也不全是突然的一见钟情。比如有些音乐节奏,几乎每次打开都会直接兴奋起来;一些画面;一些人的面部表情,会直接打到非逻辑层。说不上为什么,就是喜欢,被吸住。
比如:Pang Nakarin 的
คิดอะไรอยู่,我完全不知道唱的是啥,但是那个律动,后面的鼓声,直接把心跳就调上去了,几乎完全生理性的变化,这样的音乐很多:完全不懂歌词,就是被吸引。但和我第一次听到这首歌的场景和表演者也有关。再比如有 ...